机械部件:仔细检查回转炉的炉体,确保无变形、裂缝,炉体表面无杂物堆积;查看托轮、挡轮的磨损情况,托轮与轮带应接触良好,无明显错位、啃边现象;检查传动装置的齿轮啮合是否正常,链条松紧度是否合适,有无松动、断裂风险;确认密封装置完整,无破损,避免运行时出现漏风、漏料。
电气系统:检查电机、控制柜、线路等电气设备,确保接线牢固,无松动、裸露、老化现象;查看控制柜内各仪表、按钮、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,参数显示是否准确;测试电机转向是否正确,避免反转对设备造成损害。
燃烧系统:若采用燃气燃烧,检查燃气管道连接是否紧密,有无泄漏,阀门开关是否灵活,压力表、流量计等仪表是否正常;对于燃油燃烧系统,查看油泵工作是否正常,油路是否畅通,过滤器有无堵塞;确保点火装置功能完好,点火电极位置正确,点火能量充足。
进料和出料装置:检查进料斗、给料机是否通畅,无物料堵塞;确认出料口溜槽、输送设备运行正常,无卡死、跑偏现象;调节进料速度控制装置,确保其能灵活调节,满足生产需求。
物料检查:确认待处理物料的粒度、湿度、成分等指标符合回转炉的工艺要求,避免因物料不符合标准导致设备故障或产品质量问题;对物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,如破碎、筛分、混合等。
能源供应:确保燃料(燃气、燃油、煤粉等)储备充足,且质量符合要求;检查供水、供电系统,保证水、电供应稳定,无异常波动;若使用气体保护气氛,检查气瓶压力、气体流量控制装置是否正常。
操作人员培训:所有参与回转炉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设备的结构、工作原理、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,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。
安全防护措施:操作人员需穿戴好防护用品,如耐高温手套、护目镜、工作服、防护鞋等;在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识,严禁无关人员靠近运行中的回转炉;确保现场消防设施齐全,且操作人员熟悉其使用方法。
启动前确认:再次确认所有检查项目均无异常,各设备处于待机状态;与相关岗位人员(如原料供应、产品输送等岗位)取得联系,确保各环节准备就绪。
启动顺序:先启动辅助设备,如通风机、冷却水泵、给料机等;待辅助设备运行稳定后,启动回转炉的传动装置,使炉体缓慢旋转,转速控制在规定的启动转速范围内;随后点燃燃烧装置,按照升温曲线逐步提高炉内温度,升温速度不宜过快,避免因热应力过大损坏炉体。
温度监控:密切关注回转炉内不同部位(如进料端、中部、出料端)的温度变化,通过热电偶、温度计等测温装置实时监测;根据工艺要求,严格控制炉温在设定范围内,若温度出现异常波动,及时调整燃烧装置的燃料供给量、空气流量等参数。
转速监控:确保回转炉的转速稳定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,通过变频器、转速表等设备进行监测和调节;若转速发生变化,及时检查传动系统是否存在故障,如皮带打滑、齿轮磨损等。
物料流量监控:观察进料和出料的流量是否均衡,避免出现进料过多导致炉内堵塞,或出料不畅造成物料堆积;通过调节给料机的转速、出料口的开度等方式,控制物料流量稳定。
压力与气氛监控:对于有压力要求的回转炉,监控炉内压力是否正常,防止出现正压过大导致漏料、喷火,或负压过大吸入过多冷空气影响燃烧和产品质量;若采用保护气氛,监测气体流量、压力和纯度,确保满足工艺需求。
巡检频率: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回转炉进行巡检,一般每小时至少巡检一次,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。
巡检内容:检查炉体表面温度是否均匀,有无局部过热现象;倾听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无异常声响,如摩擦声、撞击声等;查看各润滑点的油位、油温是否正常,及时补充或更换润滑油;检查密封装置是否严密,有无漏风、漏料情况;观察燃烧火焰的颜色、形状是否正常,判断燃烧是否充分。
停止进料:先停止给料机,待炉内物料全部排出后,关闭进料阀门。
降低温度:逐步减少燃烧装置的燃料供给量,降低炉内温度,按照降温曲线缓慢降温,避免急冷对炉体造成损伤;当炉温降至规定温度后,停止燃烧装置。
停止设备:待炉温进一步降低后,停止回转炉的传动装置,关闭通风机、冷却水泵等辅助设备;关闭相关的电源、气源、水源阀门。
清理设备:对回转炉内部进行清理,清除残留物料和积灰;检查设备各部件,如有损坏或磨损,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;对设备进行保养,涂抹防锈油,为下次开机做好准备。
设备发生剧烈振动、异常声响,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炉体出现严重变形、裂缝,或发生漏料、喷火等危险情况。
电气系统出现短路、漏电、过载等故障,引发火灾或触电危险。
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影响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况。
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,停止回转炉及所有相关设备的运行。
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,如疏散人员、灭火、抢救伤员等。
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找出故障原因,排除故障后,方可重新启动设备。
炉温过高:可能原因包括燃料供给量过大、空气流量不足、测温装置故障等。处理方法为减少燃料供给量,增加空气流量,检查并校准测温装置;若燃烧器调节无效,检查燃烧器喷嘴是否堵塞,清理或更换喷嘴。
炉温过低:可能是燃料供应不足、燃烧不充分、炉体保温性能下降、漏风严重等原因导致。处理时应检查燃料管道、阀门是否堵塞或泄漏,确保燃料供应正常;调整燃烧器的空气与燃料比例,保证燃烧充分;检查炉体保温层,修复破损部位;查找漏风点,进行密封处理。
可能原因有回转炉基础不均匀沉降、托轮与轮带接触不良、传动装置故障、炉内物料分布不均等。处理方法是对基础进行加固或调整,重新调整托轮位置,保证托轮与轮带良好接触;检查传动装置的齿轮、链条、皮带等部件,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;调整进料方式,确保物料均匀分布。
密封装置损坏、老化或安装不当是主要原因。处理时需及时更换损坏的密封材料,重新安装密封装置,确保密封严密;定期检查密封部位,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