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转炉的结构设计与其功能紧密相关,需满足物料输送、加热、反应(或干燥、焙烧等)、排料等核心工艺需求,同时兼顾设备稳定性、能耗控制和操作便利性。不同应用领域(如冶金、化工、新能源)的回转炉在细节上会有差异,但基本结构框架一致。以下是其核心结构的详细解析:
炉体是回转炉的核心部件,呈倾斜放置的圆柱形筒体(倾斜角度通常为 1°~5°),通过旋转实现物料的轴向移动(从高端向低端输送)。
中低温(≤600℃):多采用普通碳钢或不锈钢(如 304、316),适用于干燥、低温焙烧等工艺。
高温(600℃~1600℃):选用耐热钢(如 310S、Cr25Ni20)、高铝质或铬镁质耐火材料内衬(如水泥回转窑),部分高温炉体还会采用复合结构(外层钢板 + 中间保温层 + 内层耐火层)。
直径:从几十厘米(实验室小型炉)到数米(大型工业炉,如水泥回转窑直径可达 6 米以上)。
长度:根据产能和工艺需求设计,小型炉 1~5 米,大型炉可达数十米(如某些冶金回转炉长度超 30 米)。
壁厚:外层钢板厚度通常为 10~30mm,内衬耐火材料厚度根据温度需求可达 50~300mm。
承载物料并通过旋转(转速 0.1~5r/min,可调)实现均匀翻动,确保物料受热均匀。
倾斜角度配合旋转,驱动物料从进料端向出料端缓慢移动(移动速度可通过倾角和转速调节)。
用于支撑倾斜的炉体,抵消炉体自重和物料重量产生的径向力,保证炉体稳定旋转。
由 2~4 组托轮(对称分布在炉体下方)和轴承座组成,托轮与炉体上的 “滚圈”(环形钢圈,焊接或套装在炉体中部)接触,通过托轮旋转带动炉体转动。
托轮材质多为高强度铸钢,表面经热处理提高耐磨性;轴承座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,需配备冷却系统(如水冷)防止过热。
安装在滚圈两侧,限制炉体因轴向窜动(如热胀冷缩导致)产生的位移,确保炉体轴向位置稳定。
驱动炉体旋转的动力装置,由电机、减速器、传动齿轮(或链条)组成:
电机:多采用变频调速电机,可根据工艺需求调节转速(精度可达 ±0.01r/min)。
减速器:通过齿轮或蜗轮蜗杆减速,将电机高转速转化为炉体所需的低转速,同时增大扭矩。
传动齿轮:炉体上焊接大齿圈(与炉体同心),与减速器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啮合,将动力传递给炉体(部分小型炉采用链条传动)。
根据热源不同,加热方式分为电加热、燃料加热(燃气、燃油、煤粉)等,核心是向炉内提供稳定热量并控制温度。
中低温炉(≤1000℃):多采用电阻丝(镍铬合金)、电阻带,安装在炉体外部的加热套或炉衬内。
高温炉(1000~1800℃):采用硅碳棒、硅钼棒,直接安装在炉内(需与物料隔离,避免污染)。
温控装置:由热电偶(测温元件)、温控仪表组成,可实现多段程序控温(精度 ±1~5℃),部分高端设备配备 PLC 控制系统,实时监控并调节温度。
燃气 / 燃油炉:配备燃烧器(如天然气燃烧器),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炉头或炉尾燃烧,火焰直接或间接加热炉体(如水泥回转窑的 “窑头燃烧器”)。
煤粉炉:通过喷煤管将煤粉喷入炉内燃烧,适用于大型高温炉(如冶金回转炉)。
烟道与余热回收: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排出,部分设备会加装余热锅炉或换热器,回收热量用于预热物料或加热空气,降低能耗。
将物料连续或批量送入炉体,需保证进料均匀且避免炉内热量 / 气氛泄漏。
固体物料(粉末、颗粒):采用螺旋输送机、皮带输送机、料斗 + 闸板阀(控制进料量)。
液体或浆料:采用泵体输送 + 雾化喷嘴(如某些化工反应炉)。
密封结构:进料口与炉体连接处安装密封装置(如迷宫密封、填料密封、机械密封),防止高温烟气外溢或冷空气渗入(影响炉内温度 / 气氛)。
将处理后的物料从炉体末端排出,需适应物料形态(如高温熟料、干燥粉体、熔融态)。
常温 / 中温物料:直接通过溜槽、振动输送机送至后续工序。
高温物料:配备冷却溜槽(如水冷套管),避免物料高温粘结或烫伤设备。
密封要求:同进料口,需安装密封装置,尤其对于气氛炉或真空炉,需保证炉内压力稳定。
针对需要控制炉内气氛(如惰性气体保护、反应气体)或真空环境的工艺(如锂电材料焙烧、金属热处理)。
气源:通过气瓶或气体发生器提供 N₂、Ar、H₂等气体,经减压阀、流量计控制进气量。
气体循环 / 置换:部分设备配备风机,使炉内气体均匀分布;通过排气口控制炉内压力(微正压或微负压)。
真空机组:由机械泵、罗茨泵、分子泵(根据真空度需求组合)组成,可将炉内压力降至 10⁻¹~10⁻⁵Pa。
真空密封:炉体法兰、转动轴等部位采用高真空密封(如 O 型圈 + 金属波纹管密封),确保不漏气。
用于冷却高温部件:如托轮轴承(防止过热损坏)、炉体出料端(避免物料高温粘结)、真空炉的密封件(防止密封材料老化)。
冷却方式:多采用水冷(循环水系统),部分小型设备用风冷。
核心组件:PLC 控制柜、触摸屏、传感器(热电偶、压力变送器、流量计)。
功能:实时监控温度、转速、进料量、气氛压力等参数,通过程序自动调节(如温度偏离设定值时,自动增减加热功率),并具备报警功能(如超温、断气、电机故障)。
覆盖在炉体外部(或内衬于炉体内壁),减少热量损失,降低能耗。
材质:硅酸铝纤维、耐火砖、保温棉等,保温层厚度根据工作温度设计(高温炉保温层更厚,通常 50~300mm)。
回转炉的结构设计需平衡 “物料输送效率”“加热均匀性”“设备稳定性” 三大核心需求:炉体旋转确保物料翻动均匀,倾斜角度控制输送速度,加热系统提供精准温度,支撑与传动系统保证长期稳定运行,而气氛 / 真空、冷却、控制等辅助系统则拓展了设备对复杂工艺的适应性。不同行业的定制化设计(如水泥回转窑的超长筒体、锂电材料炉的高精度气氛控制),正是基于这些核心结构的优化与拓展。